第44章 经筵(第2页)


    他实在无法理解皇帝为何会如此安排,让这三位人物出现在殿内。
    难道皇帝如此刻意为之有何安排?还是说他有其他深意呢?这些问题让杨廷和感到困惑不已。
    面对眼前的局面,杨廷和知道自己必须保持冷静与警觉。
    他暗自告诉自己不能被情绪左右,更不能轻易表露自己的态度。
    毕竟,身处官场多年的他深知,任何一个细微的举动都可能引起轩然大波。
    而对于皇帝的意图,他只能等待时机去揣测。
    而张璁内心狂喜中:“这是一种信号,皇帝对自己的上书是认可的,不然他一个小小的礼部观政,怎么能有资格站在这里旁听?”
    夏言立于一旁,面上也是平静看不出忧喜。
    张宗说心里骂道:“给你看大门还不够,还拉着我在这里听天书。”
    夏助、夏勋二人则侍立一旁眼观鼻子嘴观心,只站自己的岗。
    朱厚照端坐在御座上,看着御阶下众人的表现,心中想道:“后悔归后悔,既然如此,那就来吧。”
    此时鸿胪寺官员赞:“进讲。”
    讲官一员从东班出,一员从西班出。
    待到讲案前稍南、北向并立。
    东西展书官各一员,各从本班出。
    前进至御案之南铜鹤下,东西向立。
    赞讲官鞠躬、拜、叩头,平身,礼毕。
    东班展书官进到御案前,跪展四书。
    礼毕。
    起退立于东鹤下。
    讲四书讲官进至讲案前立。
    “臣礼部左侍郎,翰林院学士石珤进讲。”
    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石珤奏道。
    朱厚照看着眼前此人,不置可否的点点头,又看了看杨廷和。
    杨廷和面无表情的站在那里。
    石珤说道:“臣讲《大学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
    接着清了清嗓子,说道:“这是在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,在于使人弃旧图新,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。
    所以君子日日精进,也应使民众如此,方得至善。”
    朱厚照刚开始闻言还连连称赞,听到后面便怀疑选的这个题的目的了。
    待石珤讲完,朱厚照摆手让展书官停下,问道:“何为亲?”
    “朱子言之此处作新也,故而舍弃旧而图新。”
    “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,此处亲作何解?”
    “亲近之意。”
    “二者为何不一样?”
    “汤之盘铭曰:‘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’。
    故而亲民,当作新民。”
    “石卿之言,朕不能认同,明德、亲民、至善皆强调君子内修,若作“新民”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