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章 阪泉大战与涿鹿之战(第2页)
它为后来的政治体制变革奠定了基础,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我深知,这场胜利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,更是对整个部族智慧和力量的证明。
后来,炎帝部落身后,处在东方的九黎部落在其英勇善战的领蚩尤的带领下强势崛起。
他们一路西进,直向炎帝杀来。
蚩尤乃是九黎之君,而九黎即是九夷,归属于东夷集团。
关于蚩尤的传说众多,有云“蚩尤兄弟八十一人,并兽身人语,铜头铁额,食沙石子,造立兵杖、刀、戟、大弩,威震天下”
,又云“蚩尤作冶”
“以金作兵”
。
这些传说形象地描绘出蚩尤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九个亲属部落结成的部落联盟的领。
他们因勇武善战而声名远扬,所拥有的武器装备在当时也属先进之列。
这些流传千古的传说,虽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,却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真实历史的影子。
如今,随着考古学的深入研究,这些传说中的诸多元素已经得到了证实。
蚩尤“宇于少昊”
,这一记载揭示了其祥地位于今山东曲阜一带。
这一地区在史前时代属于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分布区。
从距今6ooo多年前开始,这一地区便获得了迅的展。
到了距今5ooo年前后的大汶口文化晚期,无论是原始农业、家畜饲养这些社会经济基础,还是石器、骨角牙器制作等手工业部门,其工艺水平都日渐过了同期的中原地区。
特别是制陶业,更是逐步走向了中华史前制陶的顶峰。
在此基础上,铸铜工艺开始萌芽,起初只能铸造小型铜工具,但到了稍晚的龙山文化时期,已经能够铸造青铜容器,并逐渐取代了制陶业在尖端手工业中的地位。
随着社会经济、文化、技术的迅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,大汶口文化的先民们开始相继向西展,进入华夏集团的居住地,以拓展新的生存空间。
据研究显示,距今5ooo年前后,大汶口文化的部分居民已经西迁进入豫中地区,其影响范围直达豫西、豫南、苏南等地。
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,涿鹿之战得以展开。
繁荣昌盛、拥有81个氏族的九黎诸部落在蚩尤的率领下,向西进入华夏集团的分布地区,其目标很可能是豫中。
当其冲的便是居于豫东的炎帝,因为他都于陈。
蚩尤率领的部落联盟由于生产力水平较华夏集团略高一筹,武器制作精良,士兵头戴青铜面具,又勇猛善战,因此在战争中所向披靡,留下了“铜头铁额”
“威震天下”
的赫赫威名。
炎帝部落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,无法抵挡,节节败退,最终在蚩尤大军的扫荡下失去了全部居地,连一个角落也没能留下。
本着同根所生,同一联合体应互相救助的原则,炎帝向我求救,我必须兵征讨蚩尤。
况且,唇亡齿寒,抵御外族入侵,容不得我我半点儿犹豫。
从而,我联合炎帝,与蚩尤的九黎部落之间的涿鹿之战爆了。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