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o4章 兰台浴火 抢救行动正式展开


    李傕、郭汜大军兵临城下的消息,如同敲响了末日的警钟。
    洛阳城内,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,所有的秩序都在迅崩塌。
    城门紧闭,守军被大量调往前线或加强宫城防御,街面上除了行色匆匆、面带恐惧的百姓和偶尔呼啸而过的巡逻兵,几乎一片死寂。
    然而,这混乱和恐慌,却恰恰为我们的抢救行动,提供了一个稍纵即逝的窗口期!
    趁着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被城外的战事所吸引,趁着官府的管控力量因为兵力抽调而暂时削弱,我立刻下令:
    抢救行动,正式开始!
    夜幕降临,成为了我们最好的掩护。
    我没有亲自前往那些典籍库——我的目标太大,一旦暴露,会牵连所有人。
    我坐镇在玄镜台的秘密据点,通过不断往来的、乔装打扮的信使(他们都选用了最不起眼、最灵活的路线),遥控指挥着整个行动。
    石秀则负责外围的警戒、接应和物资调度,确保各个环节能够顺畅衔接。
    而真正的核心战场,则在那些平日里庄严肃穆、此刻却弥漫着紧张气息的国家典籍库——兰台、石室、东观。
    这些地方,本该是守卫森严的禁地。
    但此刻,大部分卫兵也已被抽调一空,只剩下少数老弱病残或心不在焉的留守人员。
    我利用王允之前给予的令牌(或许还有一些玄镜台早已渗透进去的内线),让我们的行动队伍得以顺利进入。
    领头冲在最前面的,是蔡琰姑娘!
    这位平日里娴静温婉的才女,此刻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决断力!
    她熟悉这里的每一寸角落,熟悉每一排书架上典籍的分类和价值。
    她提着一盏小小的风灯,带着两名同样对典籍有所了解的侍女(或许还有几位被她的精神感召而来的太学生),如同经验丰富的将军一般,在浩如烟海的书卷中穿梭。
    “这几卷是《太史公书》的早期抄本,甲等,立刻打包!”
    “这边是《汉书》的律历志原稿,绝不能丢!
    小心轻放!”
    “那些重复的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注疏先不管!
    去那边找找看有没有《墨子》或者《公输》的佚篇图谱!”
    她的声音不高,却异常清晰和镇定,在空旷而寂静的书库中回荡。
    她的判断精准而迅,几乎没有任何犹豫。
    在她的指挥下,抢救工作有条不紊、高效地进行着。
    我能想象,当她亲手触摸到那些承载着千年智慧的竹简和帛书时,眼中一定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光芒。
    那不仅仅是在完成一项任务,更是在守护她心中最珍视的、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——华夏的文脉!
    看到那些珍贵的典籍被小心翼翼地保护起来,她苍白的脸上,或许会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吧?
    紧随其后的,是我们玄镜台的弟兄和那些被召集来的义士。
    他们按照蔡琰的指示,迅将筛选出来的典籍用油布和麻绳仔细捆扎、打包、编号。
    动作虽然略显粗笨(毕竟大多不是专业人士),但都异常小心,生怕损坏了这些脆弱的“宝贝”
    。
    然后,他们如同蚂蚁搬家一般,将一捆捆、一箱箱沉重的书简,通过肩扛、手抬、甚至用简易的滑轮和杠杆,从高高的书架上取下,再小心翼翼地运出书库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