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5章 同富贵也该共患难


    身死国灭而不悔,崇祯皇帝言辞间的决绝已经溢于言表。
    但群臣又岂能善罢甘休。
    祖制若能轻易违反,那就不叫祖制了。
    大明自立国起,便没有出现过兵权为一人掌握的情况,这不仅是对江山社稷的不负责,也是对他们每个人身家性命的不负责。
    “陛下若执意如此,吾等只能死谏了!”
    吏部尚书郑三俊面色凝重。
    “请陛下收回成命!”
    内阁辅刘宇亮继而拜倒,同时也高呼道。
    吏部尚书和内阁辅打头,六部中除却刑部的范复粹、户部的蔡国用外,几乎全部跪地请求崇祯皇帝收回成命。
    场面蔚为壮观,即使是张世康也是头一回见到。
    自古便有文死谏武死战的道理,意思是文人当为了坚持正义而不惜生命进谏,武将则为了打赢战争而不惜战死。
    虽然历朝历代皆有这种情况存在,但有明一朝出现的频率却最多。
    只要皇帝的诏令不符合他们的利益,朝臣便会来这么一出,具体是不是出于正义,反倒不是最重要的。
    披着正义的皮,难道就不是正义了吗?
    孔曰成仁,孟曰取义,展现他们心中忠义的时候到了。
    一见朝臣如此,崇祯皇帝顿时心中火起。
    “诸卿莫要逼朕!”
    崇祯皇帝皱着眉头凝视着刘宇亮等人道。
    然而群臣压根不惧,所谓法不责众,如今满朝的文官皆是一条心,这条诏令绝不可以妥协。
    沉默了片刻,见群臣仍旧不肯同意,崇祯皇帝陡然一笑,继而表情变得冷厉起来。
    “朕刚登基之时,每遇大事,朕皆听尔等之言。
    然国事不仅未有好转,反倒每况愈下。
    建奴入寇,社稷危难之时,朕问策于尔等,皆顾左右而言他。
    今流寇又起,尔等不思如何应对,朕有心任用良才,尔等却又只知阻拦。
    尔等眼里,还有朕这个天子吗?”
    崇祯皇帝的言辞不可谓不严厉,张世康突然觉得老哥起火来,还真有点王霸之气。
    虽然现在崇祯十一年还没过,不过这老哥的话却一点都不假,史料可都是有记载的。
    几年之后,李自成围困北京城时,老哥召集群臣商议对策,可群臣都跟哑巴一样,没有一个人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。
    到了城破的前一天,老哥再次召集群臣议事,朝臣竟连一个都没来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