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2章 将相无种(第2页)


    然,学以致用,方为大道!
    晋阳,这座秦国北门锁钥的雄城,如今百废待兴。
    王上政令,恩泽四海,欲使此地重焕生机!
    此非一人之力可成,乃我等共同之机遇!”
    他话锋一转,语气陡然激昂:“旧赵之时,世卿世禄,出身几定一生!
    然大秦锐意进取,推行法治,唯才是举!
    军功可爵,政绩可官!
    汝等之中,或出身微末,或家道中落,但在新秦之下,皆有凭借自身才干,建功立业,光耀门楣之可能!
    高岸为谷,深谷为陵,将相本无种,男儿当自强。”
    这番话,如同一把钥匙,精准地插入了这些寒门子弟心中最隐秘、最渴望的锁孔!
    他们中的许多人,空有才智,却苦于出身,在旧秩序下永无出头之日。
    李斯描绘的“唯才是举、功勋立身”
    的蓝图,瞬间点燃了他们压抑已久的野心和欲望!
    不少学员呼吸急促,眼中放出灼热的光芒,紧紧盯着李斯,仿佛看到了通往权力与荣耀的大门正在缓缓开启。
    李斯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细微的变化,心中暗自点头。
    心理学的“期望理论”
    告诉他,清晰的目标和对回报的预期,是激动力的最有效手段。
    “今日,本官欲启动‘以工代赈’之策,修复城防,安置流民,此乃利国利民之大计,亦是尔等崭露头角之良机!”
    李斯继续道,“然,此事干系重大,非忠诚、干练、有决断之人不能担此重任!
    故,本官需从中择优,委以‘工赈佐吏’之职,辅佐本官,共襄盛举!”
    李斯立刻将话题引向了实际治理中可能遇到的棘手难题。
    他面向那些渴望证明自己的学子,从容地抛出了几个精心构设的情景。
    第一个情景便直指核心矛盾:“譬如,工程需征用一片土地,按秦律自当给予补偿。
    然,若此地恰好是某旧族耆老的祖坟所在,老人以死相胁,更煽动族人阻挠。
    此时,若强行依法征用,固然能保证工程进度,却恐激化民怨,酿成事端;若姑息退让,则工程延误,大局受损。
    身为佐吏,尔等当如何权衡?”
    紧接着,他又提出了第二个更为考验人性的困境:“再如,工程急需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。
    然查其过往,现此人曾有偷盗旧友财物之行径,虽未被旧赵官府追究,但污点仍在。
    秦律对此,或可罚可不罚。
    若用此人,其技艺能解燃眉之急,乃务实之选,却可能引人非议,败坏队伍风气;若弃之不用,固守道德清誉,则工程必受拖累。
    此等情境,又该如何抉择?是重结果,还是重程序?”
    最后,李斯将目光投向了更切身的考验:“设想,在分赈济粮草的关键时刻,尔等亲自主事,却现有自己的亲友混迹人群,企图蒙混冒领或多占便宜。
    此时,是铁面无私,秉公处理,虽可能因此伤及亲友和气,却能维护法纪公平?还是稍作通融,徇私舞弊,保全了人情,却玷污了公器,破坏了规矩?这公与私的界限,在高压与人情的拉扯下,又当如何坚守?”
    这并非是寻求标准答案的考问。
    李斯抛出的每一个情景,都如同一面精心打磨的镜子,旨在映照出每个学子内心深处的价值观、处理复杂事务的风格,以及在重重压力下,那份潜在的对秦法与效率的绝对忠诚度。
    他平静地观察着众人的反应,等待着从这些即将被委以重任的年轻人身上,看到他所期待的答案。
    喜欢关于冒充未来大秦丞相的那些事请大家收藏:(yg)关于冒充未来大秦丞相的那些事更新度全网最快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