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1424 行动代号 瓦尔基里(第2页)


    政变的主谋是克劳斯·冯·施陶芬贝格上校。
    其他参加政变的人包括埃尔温·冯·维茨莱本元帅、路德维希·贝克上将、艾里希·霍普纳上将、莱比锡市长卡尔·格德勒、梅尔茨·冯·基尔海姆上校、阿尔弗雷德·台尔普神父等等。
    原计划由施陶芬贝格往东普鲁士拉森堡的“狼穴(9101fsse,是二战时阿道夫·希特勒其中一个军事指挥部的代号,因为希特勒自己使用狼的绰号而得名)”
    在希特勒附近放置计时炸弹,然后立即前往柏林命令部队起义。
    并成立一个新的影子政府,由贝克上将担任国家元,格德勒担任总理,大部份参与者都希望最终能恢复德国帝制。
    瓦尔基里行动是一个军事计划,假装柏林出现工人暴动,派出军队镇压。
    利用事件掩护更进一步的军事部署。
    因为密不透风的狼穴内的高温和没有完工的建筑工程,希特勒把会议由地下碉堡转到地面一栋木质建筑内。
    施陶芬贝格虽然带了两枚炸弹,但他只能够装设其中一枚,然后放在一个公事包中。
    作为第三帝国的战争英雄,在北非战场失去了一只手和一只眼的施陶芬贝格上校,能够以“听觉受损”
    为由靠近希特勒。
    施陶芬贝格上校在下午12时37分把载有炸弹的公事包放在希特勒右方橡木大桌桌腿侧,然后在会议中途静静地离开了会议室。
    当时希特勒伏在桌上看着东线地图,并聆听他的军官叙述战争形势。
    下午12时42分,炸弹爆炸,橡木大桌被炸成碎片,整栋建筑物倒下。
    施陶芬贝格目睹爆炸认为没可能有人生还。
    他与他的副官赫夫特中尉穿过一道又一道的保安封锁线离开狼穴,然后飞到柏林会合其他在战争指挥部等候的同谋。
    然而。
    在爆炸前一刻,一位参加会议的上校为了看清楚地图而靠近桌子,不料被施陶芬贝格的公事包绊了一下,于是他把公事包推到桌腿外侧。
    厚实的桌腿为希特勒挡住了爆炸的冲击,木建筑物也减弱了爆炸的威力。
    再加上受制于身体的残缺和随身携带的公事包的大小,没能安装全部两颗炸弹,进一步降低了爆炸的威力。
    所以只有四人当场死亡。
    虽然大部份在场人士都挂了彩,可是希特勒却保住了性命,只受了点轻伤。
    爆炸生后,狼穴方面第一时间下达了击落施陶芬贝格座机的命令,但中途被空军的政变参与者截住了。
    埃尔温·冯·维茨莱本元帅在到达柏林陆军总司令部打算指挥政变部队时被捕。
    由于消息混乱,令弗利德利希·欧布利特将军迟迟未有展开瓦尔基里行动,延误了四小时直到施陶芬贝格到达柏林。
    谋反者并未能占领电台令希特勒生还的消息得以传开。
    起初,柏林的后备军的确有执行施陶芬贝格的命令,但后来他们的长官阻止了行动,政变失败。
    政变主谋施陶芬贝格上校、奥尔布里希特将军、基尔海姆上校及海夫顿中尉皆于当晚被捕,并旋即在战争指挥部的庭园内被弗雷德里希·弗洛姆将军下令枪毙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