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8节(第2页)


    问了杜中宵前线的情况,包拯道:“数万军兵,再加上数万战俘,若不是铁路到了东胜州,这些人的饭都没有着落。
    前线连打大仗,不知缴获了多少粮草?”
    杜中宵道:“除了不多的粟米,多是大麦、青麻子之类,只能作马料,怎么当军粮?龙图的粮草送来之前,只有战俘才吃那些东西。
    说来好笑,战俘们大麦敞开了吃,许多人还感恩戴德,说以前从来没有吃过饱饭呢。
    数万战俘不出事,能吃饱饭比守卫的枪炮用下还大。”
    包拯道:“原来如此,怪不得经略如此急着催粮草。
    不过这不是长久之计,还是要尽快把人送到东胜州附近。
    那里有铁路运粮,才能衣食不缺。”
    杜中宵道:“我也正有此意。
    等这里建好了城,便就把战俘分次送走。
    让他们修东胜到丰州去的铁路,铁路通了,丰州才算真正安定下来。
    河曲路几万军兵,没有铁路,怎么防守得过来?”
    包拯道:“经略的意思,是用战俘修路?往常朝廷俘获,要么是杀,要么就是招降。”
    杜中宵道:“招降了做什么?河曲军中根本不需要这样的人。
    让他们修路去,里面真正有功的,可以放回,分到地方营田。
    不能立功的人,就当囚犯,丰州铁路修好了,还可以修到这里的铁路。
    这些人几个没有沾过血?往常抢掠大宋百姓,辅兵可比正兵凶残多了。
    一般囚犯都要关几年,更何况是他们?数年之后,圣上降德音,再说吧。”
    包拯默默点了点头,没有再说什么。
    以前俘获党项官兵,不投降多是杀掉,有的还会被编入宋军之中。
    愿意投降的,要是本是首领,还会封以官职,带着本部为宋朝效力,朝廷没有统一的政策。
    杜中宵是把战俘真的当作囚犯,如牢城营一样干活。
    现在的宋军有这个实力,杜中宵的战功也有这个资格。
    聊过了公事,杜中宵的帅帐设宴,为包拯接风。
    酒菜上来,见席上蒸的煮的全是各种肉类,包拯道:“东胜州已经有菜在卖了,中原运来,价钱是肉价数倍。
    此次我来,带了一些不会一时朽坏的菜,军中改改口味。”
    作陪的十三郎道:“以前在中原,几天没有肉到嘴里,便觉淡出鸟来。
    到了这里,除了粮食就是各种肉,菜里见不到一点绿色,竟然比以前没肉吃更难受。
    几场大仗,军中不知俘获了多少牛羊,又没有放牧,只能天天吃。
    讲实话,我都快要吃吐了!
    现在有一盘香芹,才是绝世美味!”
    包拯道:“将军且再将就几日,回到东胜州,那些应有尽有。”
    党项人吃那些粗粮,其实也有好处,身体能承受得住。
    宋军吃得精细惯了,特别是十三郎这些中高级军官,天天是肉,已经营养不平衡,不能长久下去。
    面比肉贵,菜比肉贵,在这里都是平常事,那些东西对于本地人来说太少见。
    当然对底层百姓,肉都吃不起,只能吃马料,那些更是稀罕。
    战俘就是战俘
    李逍坐在筑起半截的土垣上,嘴里叼着一根枯草,怀中抱着腰刀,垂着的腿摆啊摆的,显得格外逍遥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