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零七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(第3页)


    在教义中,所有的一切,都是神的恩泽,社会展也是神的怜悯。
    但徐璠的回答里,显而易见的将人世间的展,定义为了人自己的功劳,这种大胆至极的言,身处里斯本的徐璠,是要被送上火刑柱的。
    《论语·述而》:子不语怪力乱神。
    《论语·先进》:季路问事鬼神。
    子曰:‘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。
    ’
    《论语·雍也》:务民之义,敬神鬼而远之,可谓知矣。
    这是儒家关于神的态度,不说、不讨论,在先人还是先鬼神的问题上,夫子说:先事人,先满足了人,再满足鬼神,务民之要义,就是敬神鬼,但是远离神鬼,这才是智慧。
    这不是儒家一家的观点,而是诸子百家共同的观点。
    比如《庄子·齐物论》言:六合之外,圣人存而不论;就是天地之外的事,人间圣人知道但是不去说它;比如《墨子·天志》言:我有天志,譬若轮人之有规,匠人之有矩,轮匠执其规矩,以度天下之方圆,墨家将神鬼定义为天志,而天志如同制作轮毂之人手中的圆规,木匠手里的尺子,是工具。
    先人后鬼神,敬鬼神而远之。
    先秦诸子百家的共同认识,就是对神的问题不作理论的深究,人间的事儿,是人在做主,人们的选择和展掌控在人的手里,而不是在所谓神的怜悯。
    “人就是人。”
    徐璠陈述了一个理所当然的事实,他笑着问道:“如果人间君王的决定和教义生了冲突,费利佩二世会怎么办呢?遵循教义,还是遵循自己的内心呢?”
    “自然是遵循教义。”
    索伦呆滞了下,低声说道。
    徐璠伸了个懒腰说道:“我们那边不是这样的,我们那边是:制天命而用之。”
    “如果你想要详细了解的话,可以看看黎牙实翻译的四书直解,即便是它非常难以理解。”
    徐璠在这里耍了个滑头,四书直解是启蒙用的,那是给孩子看的,就像是张居正讲筵讲四书直解,所有人都能看到,但真正的帝王之术,其实是《荀子》,荀子,帝王之学、道德之论。
    张居正讲荀子,也是偷偷讲。
    荀子因为一声贱儒,被开除了儒籍,所以讲荀子,是不能公开讲的。
    安东尼奥喝醉了,和公爵夫人睡在了花园里,徐璠得知了这一消息之后,让人封锁了花园,防止不利于国王的绯闻传出,安东尼奥的确不适合做国王,他甚至连选择的勇气都没有,既不愿意放弃徐璠,又不愿意彻底得罪暴君和教廷,安东尼奥选择了逃避。
    剑圣马尔库斯和徐璠交接了前往大明的大帆船诸事。
    前往大明的大帆船上,一共有七艘,全都是五桅过洋船,暴君费利佩二世再次压榨了一下殖民地,打算归还皇帝的欠款。
    从泰西出的船只上,带的货物主要有:盐、布匹、朗姆酒、火器、火药,暴君费利佩二世在智利拥有世界最大的硝石矿,比蒙兀儿国更多的硝石矿。
    这些货物会在新世界换成黄银铜、方糖、硝石、汞齐,以及最重要的货物——奴隶。
    奴隶会在棉兰老岛和吕宋出售,换取万里海塘的粮食和其他货物,送往大明,在大明获得需要的丝绸、茶叶、瓷器等物。
    一部分的火器、火药会在自由之城进行贸易,除了换取廉价的黑番,就是换取价值更高的,来自泰西的女人,红毛番、金毛番,这些女人的目的地不是新世界,而是大明松江府。
    每一次的交易,都会让货物的价值增加数倍,大量的金银铜硝石粮食涌入了大明,而丝绸、瓷器茶叶涌入新世界和泰西,大航海贸易的繁华,背后是死在船舱底部的奴隶。
    大帆船贸易已经进行到了第八年的时间,无论是安东尼奥还是费利佩,都无法放弃这个航线带来的丰厚利益,即便是此时已经处于兵戎相见的敌对状态,但对于大帆船贸易,双方达成了合作的共识。
    斗争中的合作,合作中的斗争,符合矛盾说的第一定理,矛盾普遍存在,万事万物从不是完全对立存在。
    大明吕宋总督府迎来了天大的喜事,总督、泗水侯侯爷国姓正茂,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,说服了那些思想陈旧的老顽固,将公主娶回了吕宋,而不是把次子留在了大明当驸马都尉。
    这让吕宋上下欢欣鼓舞,狂欢持续了三天,仍然没有结束,销售酒的酒铺都不得不打出了关门歇业的牌子,实在是没货了,三天时间,卖了半年的销量出去。
    这种欢欣鼓舞,是基于一个基本事实,在未来数十年的时间里,吕宋的政治格局会非常稳定,这种稳定对于大明而言,是一种常态,对吕宋却是久违的幸运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