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7章 穷则战术穿插富则火力覆盖还有后装式铳械的设想依据(第3页)


    “手铳,经过改良以后,的确可以短时间之内连。”
    “但对于这个项技术,太原还在研究,因为可以更进一步,所以只是初期配备,包括现有的步铳,也还在研究之中,为的就是可以让他们连。”
    对于朱元璋的惊奇,朱棡仍然是不假思索道。
    手铳,别名又称为拐子铳,是一种带有旋转曲柄的连火绳铳,也可以被称作为枪,但由于这个时代还有长枪,所以依旧用铳代替,要不然搞混怎么办?
    这连火绳铳,就能够在短时间内连续射多子弹。
    这也是古代比较先进的火器技术,然而这种技术的诞生,已经无从得知,只是连火绳铳是在明朝中期到晚期,特别是在万历朝鲜战争期间使用得比较频繁。
    “好一个可以连的手铳,这要是不炸膛,我大明的骑兵若是人手配备一支,战场上绝对是所向披靡。”
    朱标也是忍不住赞叹道。
    “放心,现在的技术已经很稳定了,哪怕是一百支手铳之中,只会有不到三五支的残次品,而这些残次品,也都可以废物利用,循环加工。”
    “所以不管是从性能,还是从安全隐患,都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良,完全不用担心会炸膛。”
    “当然也有个例,但也不足为重,毕竟只要不是大规模,那就已经能证明手铳的稳定性。”
    朱棡又是点头道。
    但这其实都不是朱棡最想要的,至于太原还在研究什么?
    无非就是后装式铳械与弹仓供弹的原理构造。
    为的就是有朝一日,大明可以创造出后装饰枪械,不对应该是后装式铳械。
    虽然,这其中涉及到材料科学、机械工程、化学等多个领域的高级知识。
    但朱棡却拥有一定的知识才能,还有找寻到的可利用资源,就已经可以开始着手研究。
    而明朝虽然有一定的基础,如火药与早期的火器,但这还远远不够,只是已经储备了雏形。
    所以朱棡在太原打造了能够熔炼和锻造金属的工坊。
    因为,铜、铁或钢,就是最基本的材料。
    这也就属于金属加工。
    至于化学原料,明朝已经拥有了火药,那对于硝石、硫磺和木炭,该如何运用,其实也不算太难。
    但接下来就是难点,那就是工具与设备,需要一点一点的去摸索。
    还有设计图纸与原型制作,也都是古人未曾触及过的领域,所以仅靠朱棡一人之力,还不足以拓展开来,那这就需要时间去沉淀。
    只要有足够的时间,而且还有了大方向,就可以向前摸索、延伸。
    当然也有关键性的技术问题,那就是枪膛密封、弹药设计、机械机构。
    枪膛密封,研究如何制造紧密配合的枪膛和子弹,可能需要开新型材料或改进加工技术,所以想要找出替代品,或者是开出新型材料,都需要下足功夫。
    但功夫不负有心人,朱棡也的确找到了可以代替的材料,那就是软铅弹。
    因为在古代,想要实现枪膛密封的最直接和常见的方法是使用软铅弹。
    当火药爆炸产生高压时,软铅制成的弹丸会稍微变形,填充弹丸与枪膛之间的间隙,从而形成密封,防止火药气体过早泄露,确保弹丸获得足够的推力。
    这是一种相对简单且有效的密封方式,被广泛应用于古代及近代的火器之中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