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章 参谋王强 师长我觉得在行动前告知南京政府比较稳妥(第2页)


    参谋们散去后,王强却留了下来。
    他从帆布包里掏出一叠皱巴巴的报纸,摊在桌上:“师长,这是今日从难民手里收来的《申报》。”
    泛黄的纸页上,“日军轰炸闸北平民区”
    的标题刺得人眼疼,配图里断壁残垣间,孩童的尸体蜷成小小的黑影。
    孙元良的手指在照片上颤抖。
    三小时前,他刚拒绝了一支自前来助战的上海工人义勇队——装备不足,只能白白送死。
    “南京那些老爷们……”
    王强突然压低声音,“他们不知道前线的血是热的。
    上个月陈诚将军要求增兵,电报了七次才等来一个团。”
    “所以更要让他们知道。”
    孙元良合上报纸,“但不是用抱怨,而是用胜算。”
    他抽出钢笔,在电文草稿上重重批注:“此役若成,可截断日军南北联络线,为后续反攻赢得先机。”
    窗外传来马蹄声。
    侦察兵连夜带回新情报:日军第9师团正在蕴藻浜北岸集结,似有包抄苏州的意图。
    孙元良盯着地图上新标注的红点,忽然想起临行前委员长的训话:“淞沪关系国际观瞻,不可轻言放弃。”
    “通知各旅。”
    他将电文交给张平,“明日凌晨三点,召开作战会议。
    王参谋,你负责整理苏州河沿岸的水文资料——若南京回电延迟,我们……”
    他的目光扫过墙上“不成功,便成仁”
    的条幅,“我们就按原计划,先斩后奏。”
    子夜时分,加密电报从指挥部出。
    赵刚握着烫的报机,听见远处传来零星的枪声。
    苏州河的方向,探照灯的光束刺破夜空,像一柄柄惨白的剑。
    他想起王强临走前说的话:“这封电报不是求救信,而是战书。”
    而此刻,南京国防部的走廊里,值班参谋打着哈欠接过译电员递来的密电。
    他漫不经心地扫了眼标题,将电报塞进“待处理”
    的卷宗里——毕竟,淞沪前线的告急文书,每日都如雪片般飞来。
    ps:本章通过参谋王强提出通报南京的建议,引出战场与高层间的矛盾、情报传递的困境,以及前线将领在决策时的挣扎。
    以细节刻画人物心理,穿插难民惨状、战场新情报等支线,为后续作战计划的推进埋下伏笔,同时展现战争背景下的复杂局势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